发表于

NixOS深度评测:一个六年Linux用户的初体验,为何惊艳的设计哲学仍让我望而却步

Authors

NixOS初体验:一个Linux老用户的困惑与思考

到2025年,我使用Linux系统已经有六年了。在大部分时间里,Linux都是我的主力开发工具。虽然我偶尔也尝试将它作为日常使用的系统,但最终还是回归了它最擅长的开发场景。

我第一次把个人电脑换成Linux是在2020年,当时装的是Ubuntu。和很多人一样,这是我的Linux第一站。Ubuntu系统设计简洁,用起来很顺手,所以直到现在,如果我有一些对稳定性要求很高的设备,我还是会选择安装它。

更早之前,我在参加信息学竞赛时用过虚拟机跑Linux。那时的使用程度非常浅,甚至一度很害怕打开VIM,因为总是不记得该怎么退出。有趣的是,很多年后我反而喜欢上了Neovim,也算是一种特别的缘分。

后来,我开始使用Arch Linux。当时我对Arch抱有极大的向往,那种感觉甚至比现在对NixOS还要强烈。不过,Arch的实际上手并不算困难,也正是它,让我第一次真正体验到了Linux的强大之处,尤其是它由社区驱动的软件生态,优势非常明显。这种纯粹因为喜爱一个系统而去折腾它的感觉,是我在安卓刷机、NAS、Windows上从未有过的,比第一次用Ubuntu时的感觉要强烈得多。

Arch的滚动更新机制也很好地解决了软件版本和信息滞后的问题。虽然现在有了大模型,搜索信息的方式变了,但当时Arch社区活跃的互动氛围,对我来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。可以说,Arch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操作系统了。

我最初听到NixOS,是因为一些“系统级原神”、“xnn”之类的网络热梗。但抛开这些标签,NixOS最核心的亮点,是它与众不同的设计哲学。

NixOS和市面上其他Linux发行版在设计上有根本性的区别。虽然实际用起来可能会发现很多不完善的地方,但只要我们只讨论它的设计理念,就会发现NixOS是多么的惊艳。

它的核心优势包括:

  • 原子化更新:系统每一次更新都会生成一个独立的版本,可以随时回滚,这让系统变得极其稳定。
  • 声明式配置:整个系统都可以通过一个配置文件来定义,真正做到了“一个文件就是一个系统”,方便管理和迁移。
  • 完美复现:因为是声明式配置,所以你可以在任何一台电脑上,快速复现出完全一致的系统环境。
  • 强大的社区包管理:Nix社区的软件仓库(Nixpkgs)非常庞大和活跃,分享和使用软件都很方便。

这些特性让NixOS看起来像一个划时代的、非常专业的操作系统。只要理解了它的设计,就很难不被它吸引。

但是,这份欣赏在我第一次实际体验后就迅速冷却了。我预想到了它会有学习门槛,但没想到阻力这么大。从安装软件开始我就感觉很不适应,直到我为了配置一个编辑器,反复修改了多次配置都不生效时,我才意识到,自己和这个系统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
就这样,最初的佩服变成了一种“我知道你很好,但我用不来”的敬而远之,感觉就像一座刚建好的桥,还没等我走上去就断了。

也许未来某个时候,NixOS会变得更容易上手,或者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它,到那时我才可能真正拥抱它。但至少现在,我还没准备好去完全改变自己使用操作系统的方式。

e31a54d5265f4cf8b9ab09bad086405e_1

不过,我依然非常看好NixOS的未来。在接下来的人工智能(Agent)时代,它这种声明式、可复现的特性,可能会对下一代操作系统产生重要影响。它不需要成为Windows,它更像曾经的Unix,作为一个“教父”级别的存在,启发未来的系统设计。

至于我,未来肯定还会再次尝试NixOS,只是不确定那会是什么时候了。